好吃淄博:从烟火气中探寻经济发展密码,展现开放包容的城市魅力
吃饭,不只是为了填饱肚子,更是为了在世俗中生存,好日子都是在烟火的硝烟中度过的。
知味斋烤鸭
在日常生活的炊烟袅袅中,“吃”渐渐成为一种礼仪、一种文化,从“好吃”到“吃得好”,三个字的顺序变化蕴含着经济发展的密码。
开放包容的城市文化,让“好吃”的淄博五彩斑斓。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周村烧饼、地理标志产品马塔湖白莲藕、高青黄河鲤鱼,以及博山四四席、周村上埠菜、桓台湖菜等风味美食和特色餐饮文化,“好吃”的淄博IP与城市一样开放包容。
那么,“美味”淄博的标识如何才能更具吸引力、释放淄博的品质与活力呢?
千年古城藏着淄博味道
淄博作为鲁菜的发祥地之一,历来以美食的独特性而受人赞誉。
周村烧饼
8月23日,夏末初秋,雾气蒙蒙,李女士带着孩子漫步在周村古商城古色古香的街道上,此行的目的地是周村烧饼博物馆,在那里,酥脆可口的周村烧饼陪伴她度过了大学时光。
在四川泸州读大学时,她每次回学校都会带上以“周村”地名作为商标的中华老字号周村烧饼,那飘散在嘴里的香气也征服了李女士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如今大学毕业已经18年了,给同学们送周村烧饼成了她的必做之事。
在周村烧饼博物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春华讲述周村烧饼的制作方法。为了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他们在烧饼的“薄”和味蕾的“口感”上做了更多创新。一是研发出厚度仅为0.5毫米的新品,“入口即化”,一袋装三块烧饼,让吃烧饼更具有仪式感。二是在口感上,原料中添加蛋黄、南瓜等,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既美味又营养。
薄而酥脆的烧饼,凝聚着传承人的聪明才智,这也使周村烧饼成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淄博,五区三县烧饼的吃法各有不同,各有各的美味。
焦庄烧饼
想起家乡博山的焦庄烧饼,马女士不禁咽了口口水。刚出炉的烧饼两边微微鼓起,正面呈蟹壳黄,上面撒了一层芝麻。咬上一口,肉香、油香、芝麻香、葱花香扑面而来,让人百吃不厌。
淄博吊炉烧饼、桓台马桥老食家细肉火烧饼……当异地游子半夜醒来,突然因为这些美味而想家,家乡的味道,牵绊着远在异乡的游子对家乡的美好回忆。
火烧只是淄博的“美味”之一。
在这个即将过去的夏天,淄博烧烤突然火了起来。7月中旬,从淄博调到北京工作的侯先生和朋友一起坐高铁从北京来到淄博吃烧烤。逛了牧羊寨、赵家、玉米地这些烧烤店后,发现那里一席难求。他突然意识到,淄博烧烤已经成为一个新的城市标签。
淄博的美食数不胜数。
博山区 44席
“淄博被誉为‘中国鲁菜名城’、‘中国鲁菜发祥地’、‘中国鲁菜烹饪之乡’,拥有博山四四方菜、周村上埠菜、桓台湖菜等众多菜系和特色餐饮文化,有淄博饭店、聚乐村、知味斋、海悦酒店等众多中华名店和中华老字号、国家钻石级餐馆、绿色酒店等地方品牌,还有不计其数的淄博名菜名小吃和一批享誉世界的烹饪大师、名师。这些构成了淄博包容、开放、丰富的餐饮文化。”市商务局副局长李秀清介绍,近年来,市商务局积极培育特色餐饮品牌,着力打造“好吃的”淄博特色美食文化。 开展示范创建,培育一批省级餐饮名菜、名菜、名师、名店、省级“绿色餐厅”、老字号餐馆;开展餐饮消费促进活动,发放餐饮消费券,举办鲁港美食嘉年华、淄博青岛啤酒节、博山食品器皿文化节;搭建高水平展销平台,组织特色小吃、美食参加山东品牌中国行、上海进博会等各类展会。截至目前,淄博市拥有限额以上餐饮企业和酒店231家;国家五钻餐厅10家、四钻餐厅3家;国际餐饮餐厅、老字号餐厅、地方特色餐厅38家,餐饮从业人员近40万人。
博山酥锅
一道菜了解一座城市
淄博人深谙“和谐”的艺术,无论是食物本身,还是食物与调料,淄博人总能找到不同的搭配方式,让味道相得益彰。8月25日,CCTV4播出的《美食中国——淄博风味的和谐》栏目,讲述了“淄博”风味食物与调料的美妙和谐。
济南姑娘车欣第一次吃博山酥油锅的感受至今还记忆犹新,很难想象一道荤素鱼杂烩的菜肴,味道竟能如此鲜美,让人回味三天。
如此包容的菜,就如同开放包容的淄博。车欣从山东理工大学毕业后,淄博的开放态度给她提供了一笔无息的创业贷款,让她有了自主创业的机会。
39岁的纪先生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后来到淄博工作。因为两地分居,他回到邯郸工作了几年。2020年5月,他带着妻儿再次来到淄博。吸引他的是金正,是让他成为事业单位重点培养对象的人才,是山东人的热情与真诚,也是淄博包罗万象的地方美食。闲暇之余,他喜欢带着家人到淄博吃吃喝喝。“知味斋的酥脆枣子烤鸭、马塔胡鱼馆的炸鱼片……在淄博不同区县,各种美味让人流连忘返。”
美食也是一个人爱上一座城市的原因。
悬挂式烤箱饼干
淄博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城市历史悠久的地方。姜尚被封为营丘(今临淄)公,开创了泱泱大国齐文化,开启了淄博“八百年海外名都”的辉煌。开放包容、尊师重教、重功重德的齐文化内核,不仅让鲁、川、粤、苏、浙、闽、湘、徽八大菜系在淄博蓬勃发展,也为西餐、日韩等世界各地经典菜系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让纪先生念念不忘的枣香酥烤鸭,是知味斋的特色菜。周村知味斋自1987年创办以来,就以发展港菜为己任,经过30多年的发展,如今已形成南北融合、中西结合、用料广泛的港菜体系。近年来,知味斋还注重传承与创新,比如日销170余只的枣香酥烤鸭,结合现代人的健康需求,转型形成低脂、低油、枣香四溢、酥脆可口、入口即化的口感。
肉饼
淄博地处鲁中山区与华北平原结合部,南依太乙山,北临黄河,四季分明,河流、湖泊、湿地众多。优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丰富的物产,高青的黑牛、龙虾、大米、西红柿,桓台的马塔湖莲藕、金丝咸鸭蛋,临淄的牛羊肉,博山的猕猴桃、草莓,沂源的山羊、苹果等。
延续千年的工商业文明和工业名城的城市底蕴,也影响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造就了这座城市宏大包容的气质和慷慨热烈的城市氛围,与包罗万象的美食一起构成了这座城市温馨友好的氛围,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在这里定居。
打造淄博“文和友”
“文和友”原本只是长沙小吃街上一家名不见经传的炸串摊,当它顺着“老长沙”的脉络,不仅摸清了当地人对小吃的喜好,还与多品类、优质食材建立了供应商关系,当它与爆红的抖音碰撞,一跃成为风靡全国的超级IP。
现在淄博有多少条美食街?早餐、午餐、晚餐、早午餐、下午茶,有多少家店铺想尽一切办法,在美食街的空气中注入属于自己的诱人香气,吸引顾客前来购物。
万象城
什么是美味?它不只是一种味道,更是一种情感,一种触动心灵的情感。
城市和人一样,每座城市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情感,探索从未被发现的强大吸引力。人间烟火的氛围最能抚慰普通人的心灵。烟火的背后,是一个城市独有的文化、温情和文明。
在淄博张店开设有4家饺子连锁店的陈先生说,如果不是淄博的温暖,让他度过了疫情期间生意冷清、收入不足的低谷期,他早就回家乡了。
疫情期间,为积极改善消费环境,发挥消费基础作用,市商务局、市财政局、人民银行淄博市中心支行联合组织开展“2020年淄博百日餐饮消费惠民”活动,市财政投入2000万元、中国银联山东省分公司投入200万元,共同推动餐饮消费复苏,提升城市活力。2200万元餐饮消费券拯救了无数“陈先生”,直接拉动餐饮企业营业额5500多万元,拉动餐饮企业业务增长25%以上。
淄博烧烤
“好吃的”越来越多,“吃得好”也要安全。如今,无论是在水晶街,还是上美三城,市民在夜市享用美食时,都能“找到笑脸去吃”。
市市场监管局主要负责人介绍,他们逐步构建起严格高效的全链条监管体系。开展亮标承诺、对标生产、出厂验证“三标”行动,提高企业标准意识和质量意识,乳制品、白酒等重点行业“三标”管理覆盖率达100%。开展食品安全公开承诺行动,全市所有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承诺书签订率达100%。加强流通监管。实现农(集)贸市场、便民市场食品安全快速检验检测全覆盖,加强重点项目、重点产品抽检,加大抽检结果宣传公示力度,确保市民“菜篮子”安全。深化餐饮质量提升工程,开展量化分级提质、“清洁厨房”行动。 打造夜间经济“笑脸”安全餐饮集中区,夜间经济示范街区内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量化等级B级及以上单位达到80%以上,并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公示动态等级,积极引导消费者“找笑脸就餐”,督促经营者全面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筑牢“从田间到餐桌”食品安全“铁壁”,以保障食品安全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水晶街
繁华热闹的水晶街、黄桑淄博的繁华都市生活、万象城的潮流时尚、塘库文创的文艺青春……当更多的夜经济特色街区、特色文创街区、小吃街聚集在一起,正在建设多彩活力、青年创业友好型城市的淄博,将拥有像淄博烧烤、周村烧饼这样包容性更强、开放性更强、年轻化程度更高、色彩更丰富的城市热点,也将成为淄博美食的特色表达,成为淄博的“文和友”。
黄桑紫薇
这需要淄博市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打造一批传统与现代融通、时尚消费活跃、消费集聚效应明显的街区,进一步提升城市活力和“年轻指数”,为“美味”淄博提供良好氛围和优质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