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开第二家咖啡馆:设计师转型为咖啡师
“我们在小红书上看到这里有一个‘稻田里的咖啡博物馆’,就带着孩子来这里。没想到,这个地方真不错。你看,孩子们玩得多开心,这里的咖啡也很棒。”味道也很好……郊区、乡村的咖啡馆也这么“有档次”。
聆听稻田里的青蛙叫声,品尝咖啡的香气。 坐在金山区山阳田园的咖啡博物馆里,喝着咖啡,看着孩子们在田野里玩耍,来自市中心的宋女士高兴地说,值得开车一个多小时来参观,她会下次带她一起去。 快来和更多的朋友一起体验吧。
据悉,近两年来,在金山沿海地区,集农耕采摘、亲子学习、文创体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山阳田园景区越来越有名。 那里的一座“咖啡博物馆”已经成为网红地标。 吸引不少市民和游客特意来这里打卡。
“去年,咖啡博物馆的收入达到180万元,是我们市中心咖啡馆收入的4-5倍。” 咖啡博物馆创始人李东一告诉记者,他原本预计这个农村项目的年收入是50万元,但现在运营起来,实际上已经超出了预期好几倍。 “尤其是去年,咖啡馆因为疫情关门了三个月,还能有这么好的收入已经是奇迹了。最近忙着,我们准备在上海郊区开第二家咖啡馆。”预计国庆前后开业。”
设计师转型为咖啡师
李东一说着一口流利的中文,让人很难想到他其实是韩国欧巴。
2006年,李东一和他的团队因工作原因来到中国上海,在黄浦江畔西岸艺术中心的一间设计室里从事一本时尚杂志的设计工作。 下班后,他喜欢喝咖啡,经常会去附近的咖啡馆喝咖啡。 五年后,设计团队离开中国,但作为“中国女婿”的他却选择在上海安家。
“说实话,单靠设计是很难的。后来想到自己喜欢喝咖啡,也有一些手工煮咖啡的技巧,就尝试转型。为此,我还去了韩国、青岛、厦门等地。我参加了国际专业咖啡师培训8个多月,从咖啡馆的音乐播放、灯光的选择、起源和文化中学到了一切。不同的咖啡豆……那也是一段充实而难忘的时光。”李东一回忆道。
2012年,李东一将位于徐汇滨江的工作室二楼改造成“咖啡博物馆”,并设计了店面标志。 他还制作了一个小型的历史展板,介绍咖啡的发展,并收集了世界各地与咖啡相关的信息。 装备展出……因其独特、时尚的设计,吸引了众多摄影爱好者甚至明星明星前来打卡。
后来,由于徐汇河畔整体整修,他的咖啡博物馆搬到了交通大学,主要服务对象是参观校园的国内外游客。 咖啡博物馆不仅以咖啡培训而闻名,还开发了场地租赁会议、团队建设等功能。
在一次偶然与一位顾客的交流中,他谈到了自己的咖啡梦想,想要打造一个更完整的咖啡博物馆。 那里不仅可以举办咖啡培训,还可以种植一些咖啡树,还可以边观赏边烘焙咖啡豆。 咖啡豆,让游客体验“从种子到杯子”(从采摘、烘焙到萃取)的咖啡生产全过程。 客户建议不妨去位于上海郊区的金山考察一下。
正是这样的一次聊天,结下了李东一与山阳天源之间的“不解之缘”,也催生了一座“生长在稻田里的咖啡博物馆”。
乡村咖啡综合体
2018年开始,李东毅先后到金山、南京等地考察。 经过一年多的摸索,他最终决定在山阳田园打造自己梦想的咖啡文化综合体。
2020年,随着山阳天源生态休闲农业度假村的开发建设,咖啡博物馆经过初步设计准备,于7月开始改造,9月底正式开放。
李东一既懂设计,又懂咖啡。 两者的结合,让天元咖啡博物馆别具一格。 “我在这个问题上花了很多心思,包括窗框应该多宽、整个房子应该是什么色调、入口应该如何布置……每个细节都必须仔细打磨。例如,里面有一口老井,最初设计师拒绝了将其填平或将井口建得更高的想法,后来我用一块透明的厚玻璃覆盖了井口,这常常吸引游客驻足观看。里面不仅可以看到井水、植物等,有时还可以看到青蛙,现在它们成为了我们咖啡博物馆里一个有趣的自然景观,而且博物馆外广场上的喷泉也变成了一片海洋。这个设计也是我的建议。”董毅笑着说,“游客高兴,我们也高兴。”
当然,咖啡博物馆主要展示与咖啡有关的元素。 走进这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李东一多年来从世界各地收集的数百件展品,包括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咖啡器具。 一侧的透明柜子里还陈列着生豆和加工品。 晒干、水洗、蜜处理等不同加工方式的咖啡豆; 展厅的另一边,还陈列着齐全的仿古瓷盘……参观者置身其中,手捧一杯热气腾腾的醇香咖啡,或漫步在郁郁葱葱的绿树下,在咖啡树下,享受一杯香醇的咖啡。舒适轻松的“咖啡生活”。
如果有兴趣,游客还可以体验手磨咖啡的乐趣,甚至可以在这里接受专业的国际认证咖啡师培训,或者报名参加上湾区手冲咖啡大赛,与朋友喝咖啡,体验独特的咖啡氛围。咖啡的魅力。 沿着咖啡学院门口的小路,还可以看到蜿蜒的小桥、湖泊、树木、鲜花、天鹅等,营造出质朴的田园风光。
“在咖啡树下烘焙咖啡豆,手工磨咖啡……没想到我的梦想会在美丽的山阳乡村实现。 现在,我们的咖啡馆与美丽的田园风光融为一体,游客不仅可以品尝到乡村咖啡的独特魅力,还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纯朴意境,被生活之外的美好所感动。 也许这就是咖啡博物馆的生存之道。”李东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