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浪Manner推得动前浪吗?想要比肩星巴克?
说起近年来最火的新连锁咖啡品牌,Manner一定是其中无可争议的领头羊。
6月16日,曼纳再次获得“当红炸子鸡”字节跳动的战略投资。 这已经是曼纳在短短六个月内第四次获得资本的青睐。 近三个月来,淡马锡、H资本、美团龙珠等一批明星创投机构都将目光瞄准了它。 这个新锐咖啡连锁品牌。
目前,曼纳在全国仅有108家门店,投资者给予曼纳的平均单店价值高达1200万美元。 成立短短6年时间,曼纳已发展成为估值超百亿元的独角兽品牌。
曼纳有多受欢迎? 瑞幸咖啡甚至成立了“方式研究组”来研究竞争对手的管理方式。 很多曼纳粉丝希望它能够超越美国咖啡巨头星巴克,成为国内咖啡连锁店的领头羊。
那么为什么Manner如此受欢迎呢? 与同类竞争对手相比,曼纳有哪些优势? 如果想要与星巴克抗衡,曼纳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出突破?
品牌策略:反套路营销
说起Manner的咖啡,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性价比”。
在人们的固有印象中,精品咖啡就意味着更高的单价。 在市场上以精品咖啡闻名的咖啡店里,一杯售价在40至60元之间的情况并不少见。 精品咖啡和实惠的价格,这两者是互斥的。 我们不能两者兼得吗? 曼纳表示不满。
我们来看看Manner的菜单:意式浓缩咖啡、美式咖啡和限量版手冲咖啡的单价分别为10元、15元和20元,如果消费者自带杯子,还可以立减5元每杯。 元。 以这样的价格享用一杯精品咖啡谁不会说“太酷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Manner专注于打造高性价比的单杯咖啡,从而放弃了会员制、优惠券等附加模式。 营销方法很简单。
又比如,每家Manner门店开业前三天,消费者只要自带杯子到店就可以免费获得一杯咖啡。 这种“稳准狠”的宣传方式,清晰而不落俗套,消费者自然会买账。
几乎每一家新开的Manner门店在开业的前三天都会迎来大量的客流,排长队的场景也直接起到了强烈的视觉营销效果。
为什么Manner's咖啡这么便宜? 原因就在于它反其道而行之,采用了与星巴克“第三空间”完全不同的小店模式。
所谓“第三空间”,是指第一空间(居住空间)和第二空间(工作空间)以外的购物、休闲场所。 这三个空间都是用来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的。 大多数星巴克营业地点都有开放式的门面,适合人们坐下来聊天。
Manner自2015年开业以来,被誉为“蜗牛壳里的道场”——全国首家店面仅2平米,橱窗式街边店,可随心买、随取随取走,全靠流量。
对于Manner来说,虽然光顾店内的消费者无法休息,享受片刻的休息,但单店面积却得到了提升。
星巴克的“第三空间”尽管付出了相对较高的成本,但也赢得了较强的社交属性。 对于一些习惯在星巴克聊天的消费者来说,星巴克早已成为精致生活的标签,从而转化为一种高频、令人上瘾的生活甚至工作文化。
“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大门面VS小门面,各有优缺点,定位也完全不同。 同一个赛道上的不同竞争模式只要能赚钱都是好生意。
下沉市场:保险致富
目前,曼纳80%的门店集中在上海; 剩下的20%位于北京、深圳等一线城市,或者成都等新一线城市。 从现阶段来看,这种发展模式无疑是小而美的。 但在可预见的未来,发展瓶颈也将随之而来。
未来一线城市咖啡馆的饱和是可以预期的。 目前,上海已经是全球咖啡馆数量最多的城市。 天花板的上限和竞争的激烈程度是显而易见的。 因此,即使开拓下沉市场的性价比不高,龙头咖啡连锁店依然要奋力争取。
在开发低线市场时,价格是一个问题。
早在星巴克进入中国初期,就有人抱怨“太贵了”。
这种“贵”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星巴克在中国的单杯价格已经比国外贵了; 其次,与当时国内外的人均收入相比,国内外咖啡的价格差异更加引人注目。
自1999年星巴克首次进入中国以来,已经22年了。这些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消费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高。 如今,几大一线城市已成为繁华的国际大都市。
生活在北上广深的人们也受到了外来文化的洗礼,逐渐适应了咖啡文化和随之而来的咖啡生活。 “消费咖啡”已经成为一件很平常的事情。
尽管如此,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均收入仍然较低,各地贫富差距较大,消费观念相对保守。
面对这些问题,虽然中国广大的下沉市场消费者潜力巨大,但这也意味着对于企业来说,前期合围的沉没成本绝不低。
与其担心一杯咖啡贵不贵,更重要的是让下沉市场的人们愿意接受“花钱喝咖啡”的理念。
目前,咖啡文化仅在华南一线城市有良好氛围; 在北方城市,特别是西北地区,这还是一个空白领域。 对于很多欠发达地区来说,一杯二十、三十块钱的咖啡能否被人们接受,还存在一个很大的问号。
这种观念的转变不可能通过宣传一蹴而就。 它需要多长时间? 三年、五年、还是十年?
星巴克中国高级质量经理尼利曾表示,公司计划2021财年在中国新开600家门店; 到2022年,星巴克将在全国开设6000家门店,并将向更多二线、三线甚至四线门店进军。 城市。
对于星巴克这样的龙头企业来说,无疑已经做好了烧钱的准备。 关键是它还有钱可以烧。 相比之下,尚处于发展初期的Manner是否有信心值得怀疑。
另外,曼纳制作咖啡所用的机器是半自动咖啡机,而星巴克、瑞幸等则使用全自动咖啡机。
与全自动咖啡机相比,半自动咖啡机可以更好地发挥优秀咖啡师的技能,从而呈现出高品质的咖啡口味。 但缺点也很明显。 咖啡师的水平必须“在线”,否则即使是同一个单品,做出来的咖啡味道和外观也会参差不齐。 持续快速扩张后,新开门店的员工水平能否保持高标准也将是一大考验。
数字化是Manner的另一个弱点。
目前,曼纳仅支持通过微信小程序在线点餐,尚未开通外卖服务。
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很难想象一家雄心勃勃的咖啡连锁店如果没有数字业务,还能“独一无二”。 尤其是未来向门店较少的城市扩张时,外卖服务将必不可少,否则很难占领市场份额。
从这一点来看,曼纳必须向星巴克、瑞幸等品牌学习。 今年5月,美团龙珠独家投资数亿美元融资。 Manner表示,本轮资金将用于门店扩张和数字化投资。
下沉市场对于包括Manner在内的咖啡连锁店来说是一条危险的道路,但他们必须走下去。
经济实惠的型号:这是最好的选择吗?
在大多数消费群体眼中,便宜有着天然的吸引力。
曼纳选择的低价路线,正是为了与星巴克制造错位竞争。 低价策略依赖于成本控制和消费者高频复购率,这两者在品牌的快速扩张中都会遇到挑战。
首先,从成本方面来说,主要分为原材料成本和门面成本。
在原材料成本方面,Manner专注于精品咖啡,其价格明显高于普通咖啡。 在门店成本方面,曼纳之所以能在上海站稳脚跟,靠的是小店,将成本降到最低。
这种小店经营模式对城市的营商环境要求很高。 也就是说,只有商圈足够人气、人流量大时,才能达到流量目标。 因此,曼纳的策略在一线城市和部分新一线城市是可行的,但在大多数二线及以下城市是不可持续的。
其次,在一线城市消费市场以价格实惠着称的Manner,在低线市场可能并不那么划算。
蜜雪冰城是靠下沉市场发家的。 没有什么秘密。 就靠两个字——便宜。 瑞幸咖啡是蜜雪冰城旗下的品牌,主打淡咖啡。 6至12元的单价确实是物美价廉。
不仅如此,冻干咖啡的快速崛起也瓜分了部分现磨咖啡市场,而且冻干咖啡的价格也相对实惠。
即使口味不同,低价永远是最有影响力的战术之一,也永远有人突破低价的下限。
低价是护城河,但绝对不是深护城河。
除了价格之外,优质的咖啡、可爱的环境以及企业传达的文化理念都是增强顾客粘性的重要元素。
比如星巴克每年春天推出的樱花杯等热门产品,以及每年圣诞节推出的限量特饮,总能引发一波粉丝打卡、晒图的热潮。 这并不是因为星巴克的咖啡和杯子便宜,而是因为消费者在认可品牌产品后愿意支付一定的品牌溢价。
反观Manner,虽然也有桂花拿铁、手冲咖啡等有一定口碑的单品,但距离爆红还差得很远。 打造和积累爆款产品将是曼纳未来立足市场的基础。
低价和高溢价都有各自的优势,但这样的优势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会遭遇同行的激烈竞争。
对于品牌来说,重要的是打造有竞争力的产品,同时找到产品销量和价格之间的最佳平衡点,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让品牌拥有更大的定价权和更多的市场份额。 ,是生意的关键。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过去的独角兽公司,他们往往会在发展之初看到一段甜蜜期。 随着资本的注入和业务的快速扩张,公司将进入快速成长期。 然而,在经历了高速增长期之后,扩张后的业务能否延续之前的面积效率和利润,将真正影响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未来愿景。
曼纳能跑多远? 金钱、产品、策略,甚至运气,缺一不可。
今日话题:你最喜欢哪款Manner饮品? 您对Manner的发展有什么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