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一季度销售额涨1%或是客单价的增长
财报显示,新季度星巴克门店数量依然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增长趋势,但“开店”作为星巴克的基本策略并没有对其总销售额产生重大影响。 对比数据不难发现,此次星巴克整体销售额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客单价的提升。 财报显示,本季度星巴克交易总数增长1%,与同期持平,而客单价则增长2%,高于同期在同一时期。 基本上可以看出,选择购买星巴克的总人数并没有增加多少,但人均消费却增加了。
据国内多家媒体报道,去年11月6日,星巴克中国宣布上调部分产品价格。 例如,大杯美式咖啡的价格从27元提高到28元,中杯拿铁的价格从28元提高到29元,大杯焦糖玛奇朵的价格从原来的35元提高到了25元。也涨到了36元。 元。 这次小范围的调价似乎对中国消费者影响不大,但这次调价并不是星巴克2018年第一次涨价。
去年上半年,星巴克在美国市场进行了提价,将店内几乎所有品种的咖啡价格提高了10至20美分。 例如,一杯普通的 12 盎司中杯咖啡现在的价格为 1.95 美元至 2.15 美元。 对于美国消费者来说,这已经是星巴克三年内第三次涨价,在网络上引发了不少议论和抱怨。 但星巴克不为所动,坚称这是综合评估和考虑后的合理举措。 事实证明,客单价的上涨确实是星巴克销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2018年1月10日,星巴克海外首家臻选烘焙工坊在上海兴业太古汇开业。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未来该去哪里?
尽管已经拥有丰富的底蕴和大量的忠实粉丝,星巴克中国去年还是受到了新推出的瑞幸咖啡的冲击。 为了应对竞争、迎合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星巴克中国去年选择与阿里巴巴合作,在饿了么平台推出咖啡外卖。 同时上线了全新APP“专属星达”,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更便捷的服务。 这样具有互联网思维的营销策略,确实为其在中国市场赢得了更多的利润。
诞生几十年来,星巴克的产品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 虽然通过主打“快速消费品与轻奢结合”的理念,规模迅速扩大,积累了众多熟客,但近年来消费者总数的增长并不明显。 依靠提价来赚取销量无疑不应该是星巴克唯一的销售策略。 上个月,瑞幸咖啡刚刚完成了2亿美元的B轮融资,并继续将星巴克列为主要竞争对手。 怎样才能做出更多的转变呢? 主动出击,更新服务,适应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的需求,吸引更多消费者,是星巴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结尾-